中文

2023-06-08

【2023 ASCO】Brexu-cel 治疗R/R MCL患者的真实世界结局:基于既往治疗的CIBMTR亚组分析






2023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(ASCO)年会于2023年6月2日至6日在美国芝加哥举行[1]。ASCO年会是全球肿瘤学界最大的年度大会之一,汇聚了全球临床肿瘤学研究的精英,包括各国知名血液肿瘤学专家,分享并探讨有关血液肿瘤领域的创新理念、最新的科学和临床研究成果。


套细胞淋巴瘤(MCL)是一种起源于成熟B细胞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亚类,占非霍奇金淋巴瘤(NHL)的6%~8%。MCL患者以老年男性为主,常侵犯结外部位,兼具侵袭性淋巴瘤疾病进展迅速和惰性淋巴瘤不可治愈的特点[2]


FKC889是复星凯特从美国Kite(吉利德科学旗下公司)引进Brexucabtagene Autoleucel(Brexu-cel)在中国进行产业化、商业化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(CAR-T)细胞治疗药物,也是复星凯特在血液肿瘤领域的第二款CAR-T细胞治疗药物,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(FDA)已批准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(R/R MCL)成人患者[3]、欧洲药品管理局(EMA)批准用于治疗接受过两次以上系统治疗(包括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([BTKi])治疗)的R/R MCL成人患者[4],并获得了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(NCCN)B细胞淋巴瘤指南(2023.V4)的推荐[5]


2022年3月,FKC889针对既往接受过二线及以上治疗后R/R MCL成人患者的临床试验申请(IND)已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(NMPA)批准[6]



摘要编号:7507

英文标题:Real-world outcomes of Brexucabtagene Autoleucel (Brexu-cel) for relapsed or refractory(R/R) mantle cell lymphoma (MCL): A CIBMTR subgroup analysis by prior treatment.

中文标题:Brexu-cel治疗复发或难治性(R/R)套细胞淋巴瘤(MCL)的真实世界结局:基于既往治疗的国际骨髓移植研究中心(CIBMTR)亚组分析[7][8]













研究背景

MCL是一种常规治疗无法治愈的疾病,可导致疾病连续复发,其治疗仍具有挑战性。尽管有BTKi等可用的新的治疗方法,但R/R MCL患者的预后仍然很差,接受BTKi治疗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(OS)仅为6-10个月[9]


Brexu-cel是一种自体抗CD19 CAR-T细胞疗法。ZUMA-2的3年随访研究显示,所有接受Brexu-cel治疗的患者总缓解率(ORR)为91%(61/68)、完全缓解(CR)率为68%(46/68)。达到CR的患者中位缓解持续时间(DOR)为46.7个月,中位无进展生存期(PFS)为48.0个月,中位OS未到到[10]。ZUMA-2研究主要终点分析中,≥3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(CRS)与神经毒性事件(NE)发生率分别为15%和31%[11]


在真实世界中,相比ZUMA-2研究的入排标准,接受Brexu-cel治疗的患者可能具有更广泛的疾病特征和治疗史,例如未接受过BTKi治疗的患者未纳入ZUMA-2研究[11]。本研究基于既往治疗类型(BTKi、苯达莫司汀、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(ASCT))与既往治疗线数(1-2线vs ≥3线)评估了brexu-cel在真实世界中对R/R MCL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。



研究方法

从2020年7月至2022年12月,来自美国CIBMTR观察性数据库84个中心的500例R/R MCL患者接受了Brexu-cel治疗。本次分析纳入了380例患者(中位随访时间:12.0个月;范围,0.0-25.3个月),排除既往接受过非移植的其他细胞治疗的患者(n=7)、疗效和/或安全性随访数据未到期或未报告的患者(n=64)、以及既往治疗数据缺失的患者(n=49)。


研究疗效终点为ORR、CR、部分缓解(PR)、DOR、PFS、OS、以及复发或疾病进展(PD)。研究关键安全性终点包括CRS、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(ICANS)、感染、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症、持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、非复发死亡率(NRM)、以及死因。CRS与ICANS根据美国移植和细胞治疗学会(ASTCT)分级系统进行分级。所有结果均采用描述性分析。



研究结果

数据截止至2023年2月7日。在接受Brexu-cel治疗的380例患者中,中位年龄为66.8岁(范围,34.1-84.9岁)。回输前,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能状态评分(ECOG PS)≥2分的患者占6%(21/380);结外中枢神经系统(CNS)受累的患者占5%(17/380)。诊断时,Ki-67≥50%以及TP53/17p缺失的患者分别占44%(97/380)以及20%(40/380)。既往中位治疗线数为4线(范围,1-12线;87例患者既往接受过1-2线治疗)。在白细胞单采前,329例患者接受过BTKi治疗;211例患者接受了苯达莫司汀治疗;114例患者接受了ASCT治疗。比起ASCT治疗,老年患者更倾向于接受苯达莫司汀治疗。从白细胞单采到CAR-T细胞回输的中位时间为28天(IQR,26-34天),在此期间46%(170/380)的患者接受了桥接治疗。既往未接受BTKi治疗的患者更倾向于早期接受Brexu-cel治疗,且不太可能接受桥接治疗。


表1 患者基线特征

注:BTKi,布鲁顿洛氨酸激酶抑制剂;ASCT,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;ECOG PS,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能状态评分;CNS,中枢神经系统


所有患者的ORR为90%(CR为78%)(图1)。所有患者中,中位DOR为21.7个月(95% CI,14.8-未达到[NE]),12个月时64%的患者达到中位DOR(图1);中位PFS为16.5个月(95% CI,13.0-NE),12个月时61%的患者达到中位PFS;中位OS为16.8个月(95% CI,14.5-NE),12个月时74%的患者达到中位OS(图2)。12个月时,所有患者中复发或PD的累积发生率为31%(图2)。



图1 总人群的ORR、CR和DOR



图2 总人群的PFS、OS、复发或PD


与既往接受过≥3线治疗的患者相比,既往接受过1-2线治疗的患者的CR率更高(优势比[OR],2.10;95% CI,1.01-4.34)。与未接受过ASCT治疗的患者(n=266)相比,既往接受ASCT治疗的患者(n=114)的PFS(风险比[HR],0.56;95% CI,0.35-0.88)更长,复发/PD(HR,0.57;95% CI,0.34-0.96)风险更低(图3)。


图3 基于既往治疗类型与既往治疗线数评估

brexu-cel疗效


所有患者中,任意级别CRS的发生率为88%,≥3级CRS的发生率为10%,CRS的中位发病时间为5天(范围,1-46天),从发病到消退中位时间为6天(范围,1-176天);任意级别ICANS的发生率为60%,≥3级ICANS的发生率为28%,ICANS的中位发病时间为7天(范围,1-31天),从发病到消退中位时间为8天(范围,1-98天)。3周内,CRS消退的患者占95%、ICANS消退的患者占78%。此外,所有患者中,发生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症和持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患者分别占6%和21%;发生感染的患者占41%,其中最常见的具有临床意义的感染为病毒感染(26%)和细菌感染(18%);输注后第100天和第一年时NRM分别为4%和8%(排除COVID-19相关死亡后,NRM为7%),非复发死亡最常见的原因为感染。

既往接受过BTKi或ASCT治疗的患者中均观察到了相似的安全信息。与未接受过苯达莫司汀治疗的患者相比,既往接受苯达莫司汀治疗的患者的≥3级ICANS的发生率更低(OR,0.50;95% CI,0.30-0.84),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更高(OR,1.98;95% CI,1.11-3.53)。与既往接受≥3线治疗的患者相比,既往接受1-2线治疗的患者的≥3级CRS发生率更高(OR,2.26;95% CI,1.11-4.63)。



研究结论

在这项大型真实世界分析中,中位随访12个月时,Brexu-cel在R/R MCL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和ZUMA-2研究相似。早期使用Brexu-cel可能有助于达到更高的CR率,Brexu-cel的真实世界结果与既往是否接受过BTKi、苯达莫司汀或ASCT治疗无关。但这需要更长时间的随访来评估Brexu-cel在真实世界人群中的长期临床获益。


免责声明:本资料为专业医学资料,旨在促进医药信息的沟通和交流,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;任何处方请参考产品最新详细处方资料。


审批编号:NP-MCL-Brexu-Cel-2023.06-08 valid until 2025.06


供稿与审核:临床开发与医学部

参考文献

[1] https://conferences.asco.org/am/abstracts

[2] 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, 等. 中华血液学杂,2022,43(7):529-536.

[3] FDA Package Insert - TECARTUS®(Revised:10/2021)

[4] Tecartus®:EPAR - Product information(Last updated:30/01/2023)

[5] 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: B-cell Lymphomas (Version 4.2023).

[6] https://www.fosunkitebio.com/news/details-7083.html

[7] Swetha Kambhampati, et al. ASCO 2023. Abstract 7507.

[8] Swetha Kambhampati, et al. ASCO 2023. Oral presentation.

[9] Burkart M, et al. J Pers Med. 2022;12(3):376.

[10] Wang M, et al. J Clin Oncol. 2023;41(3):555-567.

[11] Wang M, et al. N Eng/J Med. 2020; 382(14): 1331-1342.


推荐阅读